作为衢州人,这些年,尤其是近年来,家乡总有许多事情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感慨,为之兴奋,为之自豪!
1991年,我在衢州日报社工作时,作为全国地市报唯一的代表,应日本外务省邀请,参加中国青年记者代表团访问日本。出访前,我在北京印名片,那时铅印,因为找不到“衢”字,店主临时刻字模,要加收3块钱。想起这个“礼”遇,至今还让我感叹不已!
而今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已经叫响大江南北。智慧新城草坪公园上的风筝,水亭门千年古码头边的舞姿、石梁溪两岸的美景如画……家乡洗尽铅华,在清静无染中,平淡从容,让人真切地看到感受到衢州人返璞归真,开启对幸福质地的向往。客观地说:我们衢州人,我的家乡幸福指数无疑还是很高的!
最近,又一个令人兴奋、感叹的信息传来:衢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决定》。
这是一份责任!这是一份担当!这更是时代赋予衢州市、衢州人的使命和后发优势的战略机遇!
十多年前,当国家提出“实现中部地区整体崛起”大战略时,我应邀曾经去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调研采访。这让我当时对党中央提出的“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有着深切感受和体会。
《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的决议》《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决定》,不仅揭示了衢州未来发展的定位、优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充分展示了衢州作为内陆城市复兴主动应对的思路与战略。这于衢州而言,真是一件非常及时且有时代意义、战略意义的大决策、大战略、大事件。
今天,我们从昔日的“四省通衢”,到“衢通四省”,再到今天提出更有高度、纵深的要“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其审时度势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真可谓是生逢其时,且又何尝不是“舍我其谁”?!
衢州边际的其他三省区域,正处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衢州地理位置和相对较好的经济与技术基础,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中,有能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有条件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衢州有志于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应该看到,独特的区位环境、相对的经济发展、丰富的人文资源,还有相当的产业发展和这个区域潜在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衢州独具的特殊优势。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辐射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如果能在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衢州通过加强区内资源的整合实施整体联动与经济协作,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以衢州市为中心的四省边际“衢州经济圈”,完全有可能成为在浙江经济发展,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新的希望,新的一极。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衢州在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中,如果思想观念不进一步解放,时不我待的紧迫性不进一步加强,实干苦干大干的精神不进一步确立,那再好的战略决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失之交臂”!衢州广大干部群众只有深刻领会巿委全会的决定,以实际行动响应市委的号召,才能从衢州的实际出发,用好用活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给予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同心同德、通力合作。
毋庸置疑,未来无论是整合资源、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还是推进内部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切,都需要所有新老衢州人共同的通力合作、奋发有为、甘为人先!这是浙西地区的现实选择,也是衢州真正的希望之途。
让我们欣喜的是,面对实现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与大好机遇,衢州的干部群众已经挽起了衣袖、甩开了臂膀!作为衢州人,我对家乡的这个富有激情、富有担当、富有自我挑战、富有使命感及富有前瞻性的大决策、大战略、大手笔,充满热情和期待!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